为积极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深入了解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7月1日,景德镇陶瓷大学经济管理学社暑期社会实践团在郭伟、周童庆老师的带领下赴浙江省杭州市,展开“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当代青年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本次调研以“全面深化改革形势下”当代青年学生创业现状为主题,前期通过线上、线下收集在校大学生对于创业的观念、态度以及困惑,后期通过问卷调研、现场采访、邮件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调研。
7月2日至7月6日,暑期实践队走访了8家有20年、10年、5年、2年等不同创业时间的企业,反馈在校大学生关于创业的想法,调查校外处于不同创业时期企业的创业现状,以建立校内外关于创业的交流平台。
实践队员围绕在校大学生关于创业的困惑与校外处于不同创业时期的企业家们进行交流,并了解到:其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如何找到企业的立身之本。受访的企业均表示需要找到企业的“专长”,企业家需要用高情商利用身边的资源。大周国际·设计院的创始人---1992级美术系校友周宗夫告诉我们:“公司的技术专业度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运营者的情商是企业管理的万金油。”其二,面对日益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家永远需要做好随时转换企业商业模式的准备。1994级工商管理专业校友刘中前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获利于B2B的商业模式,然而面对日益变幻的市场环境,他果断将原有的B2B商业模式转换为B2C商业模式,如今18家分店风生水起。可见企业商业模式适时转型的重要性。其三,对于是否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71%企业家表示,除非有某项专项技术,否则不支持大学生创业。其中,1991级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校友李剑峰表示:“与其浪费父母积蓄的血汗钱,毕业大学生不如投入3-5年的时间去大企业学习,再考虑创业。”29%企业家表示,鼓励大学生发散思维并不反对大学生创业。其中,1993级工商管理专业校友李虎林表示:“在校大学生创业可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此外,部分受访企业还针对企业用人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向实践队反馈了对学校教育及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出了一些宝贵建议。一是在校大学生应该把握在校学习的宝贵时间,将自己专业学精的同时广泛涉猎其他专业;二是在校大学生应该注重自身思维的培养;三是在校大学生应该培养吃苦耐劳的品质。校友周宗夫告诉我们,“企业需要有专门技术的人,有综合管理思维的人,以及好学、肯干,能吃苦耐劳的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校友分享的创业经历与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踏实肯干的精神将使我受益终身。”实践队员周雨萌感慨道。